当前位置 > 首页 >详细页面

    深圳龙岗区高价回收名烟,客户满意的选择

    2024-05-30 05:00:02 260次浏览
    价 格:面议

    “中华牌”卷烟原配方中所用美国烟叶比重较大,这些都是过去进口库存的陈烟,当时的情况(新中国成立)不可能继续进口美国烟叶,因而库存渐少,如何继续生产成为主要和紧迫的问题。显然,以国产烟叶代替进口烟叶是的出路。为此,我们进一步研究各种进口烟叶的香味特征,并与国产各地方等级烟叶的香味品质作比较。

    利用这些烟叶的适当调配,结合选叶、退梗、人工发酵处理等技术措施,逐步减少了美国烟叶的用量,并一度实现了完全用国产烟叶生产“中华牌”卷烟,解决了原料的供应问题。

    应当说明,当时“中华牌”卷烟的生产是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的,公司领导对此十分重视。1954年食品工业部曾派工作组专门赴上海检查“中华牌”卷烟质量,规定“中华牌”卷烟配方如有较大的变动,必须经部里批准,并在原料供应等方面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。“中华牌”卷烟的产量虽然不大,但上烟公司和生产厂一直在不断努力改进质量,把它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,其政治意义是不可低估的。

    从上等烟叶中去挑选中华原料比例不大,当年一般仅10%左右,需要提供的数量很大。记得1980年烟叶减产,上等烟紧张,山东临沂地区有7包上等烟调到开封烟厂,省公司知道后,责成必须追回,调给上海,否则停止对开封一切调运,开封烟厂只得把7包烟叶用零担运往上海,说明了对上海调拨上等烟保证中华烟生产的严肃性。

    由于“中华”烟原料数量较少,至八十年代每年产量一般在几千箱,不超过一万箱(根据原料数量而定)。大跃进年代,原料更是匮乏,国产陈烟叶供不应求,于是采用了人工发酵烟叶工艺技术,同时,开始人工挑叶(解把挑叶)。“文化大革命”前,烟叶由中央统一调拨,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原料供应发生困难,“中华” 烟每年生产一些,但数量甚少。“文化大革命”结束后,开始少量使用一些进口烟叶(美国、泰国、津巴布韦等),但须每年向中央申请外汇额度。

    网友评论
    0条评论 0人参与
    最新评论
    • 暂无评论,沙发等着你!
    被浏览过 1447507 次     店铺编号9738975     网店登录     免费注册     技术支持:快了吧     专属客服:孙翠翠    

    13

    回到顶部